协同办公
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学校邮箱
数字图书
校长信箱
北地学工
北地学者
快速导航

北地新闻

“山水共话:自然文化当代价值”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自然文化研究院 2025-10-30 阅读:382

10月28日,“山水共话:自然文化当代价值”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议以“自然文化当代价值的挖掘与弘扬”为主题,从自然文化在生态保护中的实践价值、自然文化的哲学智慧与当代启示、自然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创新策略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党委书记、自然文化研究院院长雷涯邻出席会议并致辞,自然文化研究院创始院长马俊杰参加交流研讨。

雷涯邻指出,自然文化学以“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核为根基,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时代命题的学术回应。2020年学校整合地质学、哲学、文学、教育学等学科力量,率先成立自然文化研究院,构建起“立足地学、着眼生态、尊重自然、厚植文化”的跨学科研究体系。五年来,研究院与地方政府、行业机构携手,先后成立泰山、黄河、武夷山、昆仑等10家分院,在地质遗迹保护、生态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形成“自然文化+”校地协同模式,为学校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注入了人文活力,各分院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实践路径,本次研讨会既是自然文化地学实践案例的交流,也是以自然文化为平台校地合作机制的升级。

主题报告环节,泰山管委会遗产保护部部长申卫星、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科研监测中心副主任詹丽英、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磊、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地质文化和旅游地质研究所所长任利平、我校自然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阙建华分别作了题为《泰山世界遗产传承与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文化在研学实践中的价值探索》《新时代生态价值观教育:文化根脉与内容建构》《河南省地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与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及现代阐释》的报告。

研讨环节,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学院副院长李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高级工程师孙淼,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赵光华,我校白中科教授、张建平教授、张绪教教授围绕自然与文化的共生关系、生态保护修护中的自然文化实现、地质遗迹在乡村空间的保护与活化、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耦合、自然文化教育与国际推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马俊杰在研讨会总结时指出,自然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多维性与多路径实现性。自然文化的当代价值包括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与创新、精神与心灵等多个维度,但同时也面临传统断层、商业消费异化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张力等现实挑战。为此,需要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强化教育与传播、推动跨领域协同三个方向努力,形成教育、政策与制度保障、经济激励、科技赋能、社区在地化五个实现路径。

本次会议对自然文化的哲学思考、文学表达、地学实践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自然文化学交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来自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文化研究院等单位共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文/李天娇 摄/博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