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
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学校邮箱
数字图书
校长信箱
北地学工
北地学者
快速导航

北地新闻

“TopoAsia”国际研究计划在上海正式启动
发布:科技处 2025-10-29 阅读:662

10月21日至23日,“四维地形亚洲”(TopoAsia)国际研究计划第一届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来自近30个国家的2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大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的正式启动,并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TopoAsia上海宣言》。

TopoAsia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院士联合印度、俄罗斯等国科学家共同发起,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协作的国际科研平台,系统研究亚洲大陆从深部地幔到地表过程的四维(三维空间+时间)地形演化机制。该计划获得国际岩石圈计划(ILP)、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及国际古地理协会(IAP)等权威组织的正式支持,并已纳入ILP协调委员会项目。

开幕式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赵志丹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科稳居全球前万分之一,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推动地球科学发展为使命,TopoAsia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合作理念,与学校长期坚持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全力提供人才、数据平台、基础设施与国际合作网络支撑,保障TopoAsia高质量实施。

作为计划发起人,王成善院士在大会首场报告中系统阐述了TopoAsia的科学愿景与实施路径。他强调,亚洲拥有全球最复杂的构造格局与最活跃的地表过程,是研究地球系统演化的天然实验室。TopoAsia将整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气候学、生物多样性等多学科力量,聚焦深部动力—地表响应耦合机制,推动从太古代克拉通演化到现代灾害链的全尺度集成研究。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深部动力、造山演化、地表过程、资源成因与地质灾害等六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凝练出六大优先科学问题,并整合提出四大核心“天然实验室”——太平洋–印尼边缘系统、喜马拉雅–青藏–印度支那系统、亚洲克拉通系统和中亚造山带。各方一致确立“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原则,并就设立国家协调人机制、常设秘书处、青年联合培养及数据共享平台等达成共识。

TopoAsia的成功启动,标志着我国在引领全球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推动大科学计划国际合作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将为资源勘探、灾害防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基础。作为核心发起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为计划长期运行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