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
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学校邮箱
数字图书
校长信箱
北地学工
北地学者
快速导航

北地新闻

云南东川发现第七种新矿物并以我校成秋明院士命名
发布:科学研究院 2025-07-02 阅读:362

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委员会(IMA-CNMNC)严格审查与投票通过,我国又一新矿物秋明磷锑锌铅石(Qiumingite)正式获得批准,新矿物编号IMA 2025-008。该矿物以我国著名数学地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成秋明命名,以致敬和表彰他在地球科学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秋明磷锑锌铅石的研究与申报工作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李国武教授团队博士生孙宁岳、薛源博士、以及帕多瓦大学意大利科学院院士 Fabrizio Nestola等合作完成。

秋明磷锑锌铅石的晶体结构

秋明磷锑锌铅石(缩写Qmg)的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图像

秋明磷锑锌铅石是一种复杂的磷酸盐矿物,属于砷碲锌铅石族(Dugganite Group),其理想化学式为Pb3(Zn2Fe3+)Sb5+P2O14。该矿物产于中国云南省东川铜矿带的氧化带,是一种表生矿物。它是云南省东川铜矿带发现的第七种新矿物,这七种新矿物全部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实验室李国武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结构解析及新矿物研究命名工作。

东川地区的新矿物研究始于1980年,时任实验室主任的马喆生教授在该区首次发现新矿物“单斜铜泡石”(后于2014年正式命名为富铜泡石)。此后,李国武教授研究团队在2021—2022 年间先后发现四种东川石族新矿物和翠海砷铜石新矿物,并研究制定了东川石族的分类命名方案,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国际批准的矿物族分类命名方案。截止2025 年秋明磷锑锌铅石的发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晶体结构实验室完成东川一系列新矿物的发现与晶体结构研究,展现出长达四十余年的持续新矿物及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领域的研究积累与传承,为中国新矿物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新矿物的发现及其内部晶体结构的研究,涉及大量矿物样品的筛选、成分分析、衍射数据测定与结构模型解析等繁琐而深入细致的具体研究工作。秋明磷锑锌铅石在结构上展现出超出其他类似矿物及人工合成物的复杂替代机制,为理解表生磷酸盐矿物中的价态调节与成矿条件提供了珍贵范例。类似的高温人工合成物已在材料科学中显现出非线性光学性能,天然表生样品的存在,表明该类结构物质在更低温的水热条件下也可实现晶体的形成和生长,在拓展其在材料学和功能晶体领域有重要的的应用前景。

成秋明,1960年3月出生于山西太谷,数学地球科学家,矿产勘查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科学理事会首批ISC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主任。成秋明院士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地球科学家和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长期致力于非线性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研究,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通过开创性的科学研究和广泛的教学生涯,在矿物微结构与形貌的非线性特征、矿物形成机制及元素替代过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新矿物发现者:孙宁岳,薛源,李国武*,Fabrizio Nestola,郝金华,沈洪涛,李畅。新矿物摘要近期发布于欧洲矿物学杂志上Sun, N., Xue, Y., Li, G., Nestola, F., Hao, J., Shen, H. and Li, C. (2025) Qiumingite, IMA 2025-008. CNMNC Newsletter 86, Eur. J. Mineral.,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