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表彰大会召开。我校朱弟成教授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4月30日,校党委书记雷涯邻、校党委副书记林善园亲切会见了朱弟成教授,代表学校及工会向他致以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多宏宇,校工会相关负责同志陪同慰问。
雷涯邻在座谈时对朱弟成教授的卓越贡献予以了高度评价。她表示,此项殊荣既是对朱弟成教授多年扎根地质教育事业、躬耕不辍培育地学人才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学校矢志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诠释。希望全体教职工能以劳模先进为榜样,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地大担当,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续写育人华章。
朱弟成教授对学校的关心支持深表感激,表示将把荣誉化作动力,继续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努力在人才培养中践行传道授业之责,在科研攻关中展现敢为人先之志。
朱弟成,学校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长期致力于岩浆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年来,朱弟成教授培养博士后和研究生30余名,指导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所指导博士后全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其凭借卓越的教学成果获得多项殊荣,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校级研究生指导名师、“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等,并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着力高质量团队建设。朱弟成教授带领团队实现学校历史性突破,成功获批两轮教育部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和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主持打造“矿物激光微区分析”国际一流实验平台,为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获评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致力创新性科学研究。朱弟成教授长期聚焦青藏高原“为何如此之大/之胖”重大科学挑战,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首次识别了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的最初来源和岩石圈成分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白垩纪 Comei-Bunbury 大火成岩省;创新发展了碰撞带大陆地壳的密度分层机制。这些成果很好地支撑了拉萨地体的成矿理论创新和找矿勘探突破,并为地球科学领域新增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堆熔(accumelting)两个专业词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部一等奖2项,获第十八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
协力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朱弟成教授2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谷歌学术总引用量超过两万次,H指数67,连续入选爱思唯尔2014-202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科睿唯安2020年全球高被引学者。现任国际地学期刊Lithos主编,为提升学校基础科研的国际彰显度作出重要贡献。
北京市每5年评选表彰一次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这是市委、市政府授予本市劳动者的最高荣誉。推荐评选工作注重选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聚焦首都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产业,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摄/王启祥 林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