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自然资源部战略性金属矿产找矿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暨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国科学院院士胡瑞忠、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军、我校副校长武雄等出席会议。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李亚林主持会议。
武雄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参会的院士、领导、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并向来宾介绍了两个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自然资源部战略性金属矿产找矿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成立,实验室的建立是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能源资源安全论述的重要实践,是落实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地质资源与工程一流学科的重要抓手。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成立,旨在建立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和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实施八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武雄表示,学校将根据自然资源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相关平台管理办法,充分利用两个“双一流”学科综合优势,汇聚专业人才与科技创新力量,加强科技攻关,为两个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保证条件,确保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自然资源部战略性金属矿产找矿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桂青教授重点汇报了实验室在7个研究方向的科研成果和科普工作,陈建平教授(前主任)介绍了“行星与月球”研究室拓展发展规划。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功文教授汇报了实验室研究进展及重要成果,强调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研究特色,为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自然资源部战略性金属矿产找矿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汇报情况
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汇报情况
与会领导专家对两个重点实验室取得的突出成果和显著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重点实验室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未来研究重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加入实验室支持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其中,邓军院士回顾了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定位,表示要充分发挥地大专业特色以服务北京。毛景文院士、胡瑞忠院士以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家一致强调了遥感新技术新方法关联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以聚焦地学专业优势,服务首都发展。
来自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2位学术委员会专家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8位特邀专家,我校科技处、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珠宝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院、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和共建单位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