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
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学校邮箱
数字图书
校长信箱
北地学工
北地学者
快速导航

北地新闻

(光明日报客户端)感知中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留学生共赴黄河文化盛宴 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发布:党委宣传部 2025-06-29 阅读:379

“来到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参观了有八百年历史的古树,可以说明这里的人喜欢保护文化,保护自己的风景,我很喜欢这里”,“我这两天在青海化隆县过得非常开心,体验了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发现在这里的旅游业、生态保护都受到学校的帮助”,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留学生巴卡瑞和艾思凯兴奋地分享着他们的活动感想。

6月23日-26日,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5年“感知中国”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政府,开展了“丝路新韵·山水化隆”文化交流体验活动。来自加纳、泰国、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的18名在校留学生在化隆开启了一场深度的黄河文化之旅,深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向世界展现中国在乡村振兴与生态共生方面的生动实践。

共赏非遗文化特色

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冶祥的带领下,留学生们纷纷化身“拉面师傅”,零距离感受黄河文明—“世界面条发源地”的拉面文化,惊叹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非遗文化遗产体验基地留学生观赏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花儿”民歌表演,被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与当地少数民族演员一起载歌载舞。参观女儿绣绣坊,开展非遗手作体验活动,在绣娘的指导下,留学生们体验刺绣针法,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共探乡村振兴亮点

留学生一行在黄河之畔的我国西部唯一的四星级地质文化村—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开展研学,通过实地考察地质遗迹,探秘空心古榆树与高锶矿泉奇观等,体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旅游地学赋能乡村振兴取得的卓越成效。学校从2020年开始着力探索地质文化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以阿河滩村为试点,立足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和浓厚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成功打造可触摸的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的“中国实践样本”。

共筑生态保护画卷

在活动中,留学生们跟随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甘容菲(第73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冠军、“山水化隆公益大使”和“大天鹅保护公益大使”)一起用水瓶采集黄河水并封存,这一举动象征着青年一代对流域生态的郑重承诺,倡导全球青年参与到“黄河守护计划”和“大天鹅保护基金”中来,激发全球青年共同守护自然,共筑地球美好家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化隆县具有深厚的情缘,十余年来学校助力当地在旅游、文化等多领域蓬勃发展。此次文化交流体验活动,是双方携手共进的又一生动体现,不仅为留学生搭建起了解中国、感知中国的平台,更让他们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中国声音的传递者。留学生将化隆见闻写入电子漂流瓶,通过社交平台传递至海外国家,带着在中国的所学所悟,跨越山海,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