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的5月,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富洲及团队一行人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历经千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60年5月25日这一天,完成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壮举,享誉世界!
1958年,王富洲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后分配至国家体委登山处工作,历任国家登山运动员、教练员、政委、登山处处长、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1958年在北京地质勘探学院校门前合影,第二排左二为王富洲,同年入选中国登山队
王富洲是世界一流的著名登山家,我国优秀的登山事业领导者。1958年登上苏联境内海拔7134米的列宁峰,1959年登上新疆境内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1960年5月25日与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1964年登上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是截至1982年唯一登上过两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含珠穆朗玛峰)的中国登山运动员。为我国的登山运动在世界上争得了荣誉。王富洲于1959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60、1964年两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2015年7月17日,王富洲因病去世,享年80岁。
王富洲是中国登山史上的传奇人物,中国登山科考事业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地质大学众多优秀校友中的一面旗帜。他亲书“山高人为峰”,以生命和热血深刻诠释了“无坚不可摧 无高不可攀”的攀登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勇于攀登的光辉榜样,以王富洲为代表的攀登精神成为地质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挚友郭兴曾评价道:“了解王富洲的人,都知道他不善言辞,憨厚诚恳,譬如,在登山过程中他的负重总要超过别人;在野外宿营时,他的睡袋总在帐篷出口处,为他人挡风遮雪,以至于他那标志性的微笑,成为了他与大家交流最好的方式。”
王富洲手迹
勇攀高峰,矢志不渝。
时间回到1960年,那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艰难时代。当时的王富洲是北京地质学院的一名优秀学子。电影《攀登者》中演员吴京扮演的方五洲,便是以王富洲为原型刻画。肩负着国家的重托与民族的期望,他毅然踏上了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征程。
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与队友们怀揣着“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的坚定信念,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征服了被英国人称为 “飞鸟也绝对逾越不了的地方”。第二台阶时,那4米多高的岩壁,岩壁表面没有支撑点,有几个很小的棱角也用不上,在王富洲的保护下,刘连满在岩壁上打了两个钢锥,用双手抓住岩壁,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一寸一寸向上爬。他爬了4次,跌落4次。时间一分一秒的在流逝着,大家都很着急。消防队员出身的刘连满想到了搭人梯的办法,他对王富洲说,你们踩着我的肩膀上吧。于是刘连满蹬伏在岩壁下,等着战友踏上他的肩膀。屈银华看着刘连满,为了不踩伤队友,含着泪义无反顾地脱了高山靴……在那样的高寒地带,脱去高山靴就意味着会冻伤,为此他付出的代价是终生残疾。翻越这个4米多高的绝壁,4位英雄耗费了3个小时。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从北坡成功登顶,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傲然飘扬。这一壮举,不仅填补了人类登山史上的空白,更彰显了中国人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勇气与智慧,王富洲也因此被永远镌刻在登山史册上,成为了后人敬仰的英雄楷模。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图为登山英雄返回大本营受到热烈欢迎。被抬者为王富洲。
科学探索,不止攀登。
王富洲积极投身于地质科考事业,将登山活动与地质科考相结合。他曾多次参与高山科学考察工作,详细观察、记录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冰川分布等地质信息,为国家地质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作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王富洲作为登山队党委书记再征珠峰时,将队员贡嘎巴桑采集的灰岩标本赠予母校,目前存放在学校博物馆,这块距今约5亿年的标本见证了珠峰地区“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
珠峰灰岩标本
自1958年学校开展登山科考以来,先后对“七一”冰川、太白山、阿尼玛卿峰等几十余座高峰开展综合考察,参与国家珠峰科考任务,产出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例如,1958-1959年《珠峰科学考察报告》、1966-1968年《珠穆朗玛科学考察报告》(合编)、《阿尼玛卿科学考察与登山探险》、《西藏阿里古生物》及《阿里地质》等。其中阿尼玛卿冰川构造研究开创了我国该领域先河,被专家认定“填补学科空白”,《阿里地质》更被王鸿祯院士誉为“首次系统揭示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奠基之作”。这些成就生动诠释了贺龙同志“登山与科考相结合”的战略思想,彰显了中国登山运动服务国家发展的深远价值。
精神传承,历久弥新。
以王富洲为代表的攀登精神在历代地大人心中薪火相传。从阿尼玛卿峰到贡格尔九别峰,从希夏邦马峰到南极文森峰,地大人的足迹遍布全球高山极地——
女登山队员佟璐登上海拔8100 米的希夏邦马峰,成为我国第一位登上海拔8000米以上独立山峰的汉族女性;
李致新、王勇峰两位校友联手创造了中国人登顶七大洲最高峰的成就,被誉为登山届的双子星;
金庆民,1961届毕业生,首位登上南极第一高峰文森峰的女性,首位在南极发现铁矿带的科学家;
温旭,2007级校友,在2019年至2020年,创造了单人无助力无补给抵达南极点最长路线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独步南极第一人;
陈李昊,2020级本科生,创造了国内登顶珠峰年龄最小的在校大学生记录
……
中国地质大学秉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攀登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激励着新一代地大人勇攀科学高峰,探索地球奥秘。在青藏高原的广袤大地上,地大人追寻着老一辈地质人的足迹;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可可西里藏北的艰险环境中,他们用脚步丈量着世界屋脊,探寻着矿藏的踪迹;在珠峰脚下的庄严誓言里,新一代地大人追忆着王富洲校友的壮举,在与珠峰的对话中,让攀登精神在天地间薪火相传,继续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山高人为峰,地大学子将以校友王富洲为精神指引,永远保持攀登的姿态,在自然与科学的双重高峰上不断突破,以智慧与毅力攀登新时代的高峰,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的征程之中。为国攀登,永不止步。
(通讯员 周子健 唐旭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