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
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学校邮箱
数字图书
校长信箱
北地学工
北地学者
快速导航

北地新闻

我校工程技术学院岩土钻掘教工党支部入选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
发布:党委组织部 工程技术学院 2024-06-21 阅读:289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我校工程技术学院岩土钻掘教工党支部成功入选。

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是教育部党组加强高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重要抓手,面向全国高校以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支持建设100个“双带头人”工作室,自2018年启动至今已开展三个批次创建工作,第三批建设周期为2024年3月至2027年3月。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通过条件保障、业务培训、评优述职,给党支部书记赋权、赋责、赋能,将党支部书记作为干部队伍的重要储备大力培养,搭建干事平台和发展空间。学校将以此次培育创建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校-院-支部三级资源优势,联动做好培育工作,切实发挥“头雁”效应,辐射带动全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工程技术学院岩土钻掘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1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3位教师4次参加国家南极科考,开展南极冰川动力学研究、冰下地质构造及地质活动研究,并实现重大突破。支部教师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等奖项。

支部书记王志乔教授思想政治素质好、党建工作能力强、教书育人水平高、科研创新本领硬,自2021年起任支部书记,2023年起任学院党委委员,连续5年评为学校师德优秀个人;获全国徐芝纶优秀力学教师奖;他主讲的《材料力学》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

岩土钻掘教工党支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

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精神

支部深入落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总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落地行动”部署,聚焦“七个有力”,大力培养“专业精、素质高、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力推进“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前沿科学研究,全面推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地质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在矿产资源能源勘探、地质灾害监测防治、重大工程地质安全保障科技攻关等领域,发挥一流学科驱动力,院士团队牵引力,“探工求索”凝聚力,师生员工向心力,是工程技术学院“探工求索,地质报国”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与育人品牌的重要提出者和有力建设者,大力推进“一融双高”,积极服务自然资源事业、服务首都和雄安新区建设、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开展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  

 开展“深海勇士号”南海下潜取样工作

建设雄安新区创新应用产学研基地

参加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

支部大力实施落地生根、落地发芽、落地开花、落地结果“四落工程”。落地“生根”,强化政治引领。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支部建设首位,创新学习方式,打造“讲学、领学、自学、比学、重点学、交流学”六学联动模式。在人才引进、导师遴选、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奖励等工作中,坚决把好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

落地“发芽”,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师生、校企党支部共建力度,充分发挥“院士+学术带头人+基层组织”的优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组织保障。

落地“开花”,强化“三全育人”。弘扬“教育家精神”“支部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精专业”培养理念,教育引领广大学子坚持“地质报国”,将学校“听党话、爱祖国、能吃苦、做先锋、敢探索”的精神追求发扬光大。 

落地“结果”,服务国家战略。党员胸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重大工程等领域主持多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让党旗飘扬在极地冰川、高山大漠、矿山油田和重大工程现场,打造实践“大熔炉”,形成一支信仰坚定、本领过硬、育人育才、敢做先锋的高层次地质工科教学科研领军团队。

以“智能绿色钻探技术装备”为学科内涵,

服务“深空、极地、深海、深地等空间资源探测”和“地质安全与风险防控”等国家战略

迎接参加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师生凯旋

支部瞄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2个目标,汇聚政治引领、组织保障、“五育”并举、国家需求4轮驱动力,坚持立足自然资源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2个围绕,投身上天、入地、下海、登极4个实践,建立“2424”党支部工作法,力争通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3年建设,形成优秀工作的方法,奋力写好“地大何为”“工院何为”的探工答卷,让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地质工程主战场上,努力打造教育强国建设的地质工科教育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