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7期

供稿:北地印象工作室
创意:北地印象工作室
文字:北地印象工作室
图片:北地印象工作室
设计:北地印象工作室
编审:党委宣传部

北地印象

愿作春泥润桃李 甘当人梯架金桥


尹赞勋院士是中国地质事业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和组织者,先生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和地质学等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1902年2月23日,尹赞勋院士出生在河北平乡县。1919年以优异成绩从著名的保定育德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英文成绩为全校之冠。1923年转赴法国里昂大学攻读地质学,于1925年与1931年分别获得里昂大学学士、博士学位后归国。回国后先生立即动身前往哈尔滨附近调查第四纪地质,发表了《山西大同之第四纪火山》和《中国近期火山》两篇论文,为我国第四纪火山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在1931年至1937年的6年间,他先后撰写论文和评述38篇,其中古生物专著4册。这些科研成果都是我国早期的开创性工作。

抗战期间,地质科学处于生死无望的困境,举步维艰。南京沦陷后,尹先生积蓄多年的图书资料被抢劫一空,给尹先生造成了精神上的极大打击。打击虽重,却动摇不了他矢志科学研究的初衷。在艰苦的条件下,尹先生在只有267册藏书的极其简陋的工作环境中,主持完成了1:20万的地质图7幅及面积大小不等的区域地质测量、矿产调查和专题研究等许多工作,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会长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不久,尹先生被任命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与李四光主任等一道主持筹建全国地质科研、生产与教学机构,并安排有关地质科学的发展工作等。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成立,作为主要创建人之一,尹先生任副院长兼教务长。

建校初期,尹先生敏锐察觉到地质学院的建立是旧中国地质教育转变为社会主义地质教育的重要转折点,认为建国初期国家迫切需要地质人才,并以此指导建校初期地质勘探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了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所学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尹先生亲自参与和指导编印了多种课程的“课程指导书”。从1952年参与建校到1956年离校,尹先生为北京地质学院的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优秀地质人才尽了最大努力。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外爆发地质革命,建立起“板块构造学说”,七十年代地质学科的发展更加迅猛。我国由于正处在特殊时期,与国外的交流几乎完全断绝。尹先生在逆境中不颓废,通过艰辛的劳动,写下20本心得和笔记,几千张卡片,分析了十多年国外地学的新动向,决心破门而出,钻研国际上地球科学最新重大突破——板块构造学说,并将其系统地介绍给受到时代影响的年轻地质工作者。他说:“我愿做一架梯子,一架使他们登上望台的梯子。”

此后,他不断通过各种报告和座谈会向国内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他发表了《板块构造简介》、《板块构造述评》、《地球的六大板块与地震》等十几篇文章,把板块构造的主要论点、新的进展、存在问题毫无保留地系统地介绍出来。如果说后来我国对板块学说的研究在全国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首先要归功于尹先生的远见卓识和辛勤努力。

1978年,尹先生又发表了专著《论褶皱幕》,总结了我国褶皱幕研究历史和现状,从地层角度不整合出发,批判了褶皱幕全球同时性和短暂性两个错误概念,提出关于褶皱幕和褶皱旋回的划分和表示方法的独特改革意见,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此后尹先生因身体状况不佳,辞去了各项职务,但仍然尽全力埋头工作,并于1983年提出“大力推动对固体地球的基础研究”的建议,推动了我国岩石圈计划的进行。

尹赞勋院士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奋斗不息的一生。他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倾注毕生心血,始终将推动地质科学前进、培养地学人才视为己任,备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北地印象”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