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
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学校邮箱
数字图书
校长信箱
北地学工
北地学者
快速导航

北地新闻

地学发展与高压科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025-11-09 阅读:803

11月1日至2日,地学发展与高压科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大会以“高压科学与宜居地球”为主题,汇聚了国内高温高压与深部地球过程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与青年学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集中展示了我国在高压科学方向的最新进展,彰显了我校开放合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责任担当。

2日上午,论坛举行开幕式。校长赵志丹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承金主持。

赵志丹对莅临会议的毛河光院士、莫宣学院士、邓军院士以及来自全国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与学科建设成果,回顾了我校高压地球科学发展历程,并对未来发展规划作出展望。围绕我校高压地球科学的学科建设,赵志丹提出三点要求:一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力原始创新,聚焦“地球宜居性的深部驱动机制”等方向,打造开放共享、天地一体的高温高压实验—观测—计算协同平台,形成可持续的原始创新能力;二要注重协同联动,开展有组织科研,从“行星—月球”一体化视角,围绕月球与火星火山演化、深部碳循环与地震孕育、关键金属成矿与资源安全,组织跨单位联合攻关,推动学科深度交叉;三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实施青年拔尖培育与海外联合培养计划,依托重大仪器与国际联合实验室,促进方法学与工程化双向突破。

毛河光院士作主旨报告

莫宣学院士发言

邓军院士发言

在学术报告环节,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毛河光院士作了题为“深部地球化学新范式”的主旨报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高温高压实验方法学、深部物质结构与物性、深部碳氢循环、行星与月球内部过程、部分熔融体系的导电性与成矿作用等议题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围绕关键科学问题、核心参数可视化与标定、实验—观测—模拟协同范式等展开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学科建设专题讨论,由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邱昆峰主持。岩矿教研室李小伟主任系统梳理并汇报了我校池际尚院士、莫宣学院士、校长赵志丹以及新生代学者群体在高温高压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我校未来高压地球科学的学科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次会议由我校主办,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牵头承办,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等多家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科研单位共同协办。会议系统展现了我国高压科学的前沿进展与交叉融合趋势,为我校推进“地球—行星一体化”的学科布局、平台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学校表示,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持续推进高温高压实验—观测—计算一体化平台建设,深化与兄弟单位的协同攻关,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压科学与深部地学创新高地。

(文/李小伟 张里 秦霏 摄/王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