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
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学校邮箱
数字图书
校长信箱
北地学工
北地学者
快速导航

北地新闻

我校举行陈光远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发布: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020-12-12 阅读:2585


座谈会会场

王果胜副校长讲话

鲁安怀教授介绍陈光远先生生平

新书《成因矿物学:原理·方法·应用》揭幕

研讨会会场

今年是著名矿物学家和地质教育家、我国现代矿物学奠基人之一、我国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开拓者陈光远先生百年诞辰。12月11日,我校隆重举行纪念陈光远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矿物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叶大年、翟裕生、莫宣学、翟明国,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陈仁义研究员,我校副校长王果胜、校长助理赵志丹,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张立飞,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汝成,陈光远先生家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冠等出席座谈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黄金协会等20余家单位的代表,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以及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师生代表共120人参加座谈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承金主持座谈会。

王果胜副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向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陈光远先生所走过的地质人生的光辉历程,始终焕发出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科学家精神,就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他把自己的一生与国家的命运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虽历经挫折和困难,但初衷不改、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勤勉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毕生追求真理,对党无限忠诚,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为后人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按照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动“落地行动”,正处于谋划“十四五”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王果胜号召全校师生学习陈光远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怀、强烈的报国热忱、卓越的学术追求、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崇高的师德风范,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座谈会上,国际矿物学协会第一副主席、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鲁安怀介绍了陈光远先生生平,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李胜荣介绍了成因矿物学主要进展,翟明国院士为新书《成因矿物学:原理·方法·应用》揭幕。叶大年院士、翟裕生院士、莫宣学院士、王汝成教授,以及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罗照华、博士研究生袁茂文等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表达了对陈光远先生的敬仰和怀念。

当天下午,矿物学学术研讨会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梁晓亮研究员,北京大学鲁安怀、刘娟教授,南京大学蔡元峰教授,我校董海良、李胜荣、施光海、李小伟教授等作学术报告,内容涵盖矿物与微生物共演化、大数据时代的成因矿物学、矿物非经典光合作用、浅成热液铜金矿床成因机制、缅甸翡翠矿床的矿物及成因、亚铁离子驱动水铁矿晶相转化的分子机制、黏土矿物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异-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形成机制的认识、酸性侵入岩的晶体群对高 Sr/Y 熔体成因的制约等方面。


 相关链接:

陈光远先生是我国现代矿物学奠基人之一、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开拓者。他长期从事结晶学、矿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引进、推广、发展和建立成因矿物学的理论体系及地质生产领域的应用,在找矿突破和危机矿山治理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培养了大量的矿物学人才。

陈光远教授自幼热爱现代科学,学习成绩一贯优秀,多次获奖。他刻苦学习的精神,给中学时代的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曾经把英文字典从头背到尾,又从尾背到头,并加上了他的许多注解,这本记录了他刻苦学习的字典还珍藏在他的老同学陈鑫教授的手中。

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中华大地遍地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更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坚定了他振兴中华的志向。他千里求学,于1939 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在求学期间,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他曾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群社”,他是为闻一多先生抬棺游行的学生之一。

1946 年经全国统考他被录取为公费留学生,但当时他是孙云铸教授身边唯一的古生物学助教。出于工作需要,他主动推迟两年出国学习,待全套标本从昆明运抵北大地质系,教学有人接手后,才于1948年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攻读地质学与矿物学。在他出国学习期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中瑞没有建交,他就在地质考察工作居住的帐蓬上悬挂起自制的五星红旗,表明了他鲜明的爱国立场。毕业后,为发展新中国的地质事业,他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拒绝了台湾当局对他的邀请,以满腔爱国热情于1951年返回祖国,并将他在北欧省下的生活费,搜集购买地质标本及图书共12大箱,运送回国,并全部捐赠予博物馆与图书馆,供教学科研使用,有的标本和资料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陈光远教授一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敢于针对深埋资源和极难勘测的矿山、资源危机的矿山以及存在多种争议的矿山开展研究。他曾不顾高龄在矿山沿斜井上下1600个台阶,深入矿井底层观察地质矿化现象。他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善于联系实际,从地质矿物现象中提取成因找矿信息。在地质观察时,善于以成因矿物学为纲,把矿物学现象与地层、岩石、构造和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陈光远教授十分重视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他对青年教师和学生严格要求,但又亲切关怀,热情帮助。他关心支持其他学科的发展,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他对许多学科方向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与科学工作者,敢于实事求是,不计个人恩怨得失,力排众议,大力推荐,深受大家爱戴。他有深厚的古文功底与文学修养,精通英语,又能涉猎多种外语科技文献,加之勤奋努力,使他以知识面广为人称道。

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学科领域内,陈光远教授总是不断地以一个目标为起点去追逐另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他在无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科学思维和认识,使我国成因矿物学跻身于世界前列。他常说,任何人不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在大自然无穷的奥秘与复杂的生产实践面前,永远都是小学生,就像在海滩上寻找蚌壳的孩子一样。他虽历经挫折和困难,但对科学的热爱不改初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他一生工作十分勤奋努力,进入高龄仍不计节假日与寒暑,天天到办公室上班,伏案工作。重病住院后,在病床上还在工作,在医院病床床头排满了书籍和资料。在他病重住院弥留之际,去世的前两天,还打电话要同事到病床前讨论工作,关心着中加合作项目进展。陈光远教授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