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7期

供稿:北地印象工作室
创意:北地印象工作室
文字:唐旭 周子淇
图片:张若琪
设计:北地印象工作室
编审:党委宣传部

北地印象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天地初开,万籁俱寂。随着太阳系中宇宙尘埃的吸积聚合,新的行星不断形成,宛如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一样,地球就在这样的混沌之中诞生了。星移斗转,岁月流逝,从液态水的形成到第一次生命活动的出现,从生命大爆发到物种绝灭,难以计数的生命在地球数十亿年的舞台之上上演着新旧轮回,而我们的地球以苍然的姿态承载着生命的故事。

在这46亿年惊心动魄的地球历史中,人类生命不过沧海之一粟。然而放眼世界,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2019年,澳洲一场山火烧了将近4个月的时间,生灵涂炭,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同年8月,巴西亚马逊森林近万处失火,圣保罗下起了黑色的雨,令央央白昼如幕笼长夜。2020年9月,加州再次爆发了历年不息的山火,长达2月的烈焰让胜景变为炼狱……

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中华民族清醒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两山论”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绿色发展理念逐步从政府决策走向公民自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理念,我校深入贯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重要思想,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承担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定位自然文化新坐标,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迈向学科建设新高度。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在每一个人北地人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坚持走绿色发展创新的道路,牢牢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付诸实践。我们在国内率先成立自然文化研究院,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阐释“建设美丽中国”执政理念的丰富内涵;依托北地深厚的自然文化底蕴与完备的自然科学专业学科体系,打造自然文化品牌,以课题、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与自然文化相关的专题研究、集成研究、系统研究,形成独特的研究成果;探索培育和完善自然文化相关课程体系,构建文化育人新模式,培养新时代具有新自然观、新生态观和新文化观的高水平人才。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珍贵的自然资源,记载着亿万年的沧桑演化,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科学普及意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校发挥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完善人员梯队,培养高质量人才,构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领域中国际顶尖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大量国家部门委托的相关科研和专题研究项目,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的命脉,水污染与水生态的治理是国家长期规划的重要区块。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建设需求,发挥科研力量,综合利用遥感、地球物理、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地下水土壤水动态监测和地下水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地下水的补给、多尺度径流和蒸发的循环全过程开展研究,为可持续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可靠路径。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我校组建了耕地质量与提升团队、生态修复规划团队、国土空间规划团队等多个科研团队,积极开展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域的标准研制、政策咨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占领“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高地,有效支撑了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与生态修复行业发展。

面对全球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保护自然、修复地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必须规避“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错误思想,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面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问题上的行动纲领。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论”,怀揣“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梦想,化身绿色名片,深入推进自然文化研究,承担起建设美丽中国与保护地球家园的使命与责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贡献北地智慧和力量,在美丽的中国大地上谱写地质报国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