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2期

供稿:北地印象工作室
创意:北地印象工作室
文字:雷鸣 侯千辰 张竞月
图片:王石竹
设计:王石竹
编审:

北地印象

祝福你,北地

11月7日,这一天是中国地质大学的生日,自1952年诞生起,她已有整整68岁。岁月如梭,斗转星移,光阴似箭,她早已凝聚成为一段关于地质的传奇。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被誉为“地学摇篮”的她,历经了组建、南迁、北归、恢复办学,正是一代代地质儿女在这里挥洒青春,无怨无悔,地学火种才得以留存延续。时代在变迁,不变的,是老一辈地大人留下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将激励年轻一代的地大人严谨治学,刻苦耐劳,为国家的地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0多年来,地大的命运一直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从首批红旗学院,到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从中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到首批211工程、985优势学科高校,再到首批国家“双一流”大学。祖国哺育了她,而她也在以自己的累累硕果回报祖国。

今天的地质大学,已经成为了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涵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型大学,拥有16个学院、41个本科招生专业,16000多名在校学生。以立德树人为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既是导师,也是朋友,各类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活动——她为地大学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在实验室研究学术,在地质博物馆纵览古今,在图书馆和同学讨论问题,在课堂和老师探索真理,与她相伴的每一天都充实而精彩。

地质锤、罗盘、放大镜、草帽、记录本,伴随着地大人的足迹,投身一线,从高山到大海,在北戴河到周口店,从高原之巅到万米钻井油田,一块石头记录的不仅是地球的变迁,也是折射出地质人对于真理和知识的热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建校以来,她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万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精英翘楚,40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在这里,名师荟萃,学者云集,她拥有两院院士11人,拥有一批杰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诸多青年老师也渐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学术新秀,他们学风严谨、学识渊博,既是传承者,也是创新者。一批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这里诞生,引领地学文化,服务行业发展。

她放眼国际,推动全球合作,和200多所院校及科研机构积极交流合作,依托“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纳米比亚大学建有孔子学院,在非洲大地讲述中国故事,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她投身大美青海建设,助力青海省化隆县脱贫致富,推动青海大学建设;她积极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推动地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相结合。

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中国地质大学推出了“落地计划”,提出了实现“占高地”“上高原”“攀高峰”三阶段的战略目标,聚焦“四个落地”,推进“十大行动”,攻坚克难,实干兴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她聚焦自然文化研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自身优势学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加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队伍中。

六十八年风雨兼程,面对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中国地质大学不忘初心,坦然以对。新的历史起点,朝气蓬勃、壮志凌云的地大人,将继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大力弘扬“地质报国”精神,开创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用自己的学科成就和科研成果为亲爱的北地送上最诚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