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6期

供稿:北地印象工作室
创意:北地印象工作室
文字:周子淇
图片:王启祥
设计:王石竹 何魁
编审:

北地印象

松科三井: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最后一块拼图”

9月24日,以我校王成善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最后阶段——松科三井在距吉林省长春市70公里处的农安县开钻。这是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最后一井,其开工预示着将完成陆相白垩系地质记录连续取心的“最后一块拼图”,获得8200米连续岩心,时间跨度超过7500万年,建立完整的陆相白垩纪演化的档案,填补国际地球科学界陆相白垩纪连续沉积记录的空白。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三大壮举,作为“入地计划”大科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地壳科学钻探,对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和气候问题将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地壳科学钻探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也是开启地球深部秘密的钥匙,可以直接获取地下深部物质样品和地球内部各种信息,揭示地球深部结构与物质组成的奥秘、深浅耦合的地质过程与四维演化,深化对地壳成分、结构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认识。
       20世纪所建立的板块构造理论,就是通过实施大洋科学钻探所产生的地球科学革命的成果。现在,大洋科学钻探己经从20世纪60年代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80年代的大洋钻探计划(ODP)进入了它的第三个阶段,即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而大陆地壳更古老,也更复杂。作为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人类迫切希望通过科学钻探更深入地了解大陆和地球演化历史。为此,中国与德国、美国于1996年共同发起成立“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 International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Program)。作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继江苏东海科钻一井的岩石圈钻探和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两个ICDP科学钻探工程项目之后,在我国大陆上实施的第三个重大科学钻探工程,也是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大陆科学钻探井。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北地秉持着“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一路走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实施“落地行动”,将“双一流”建设使命和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落在地学。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文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对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环境与资源效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既要探索地球,更要保护地球。这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机遇与挑战,更是地大人在新时代的使命。北地一直以培养 “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师生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我校王成善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持续针对白垩纪温室气候开展古环境、古气候和烃源岩形成等多学科进行研究,所致力的松科三井工程将建立起为松辽盆地基础地质服务的“金柱子”,有助于了解温室时期陆地的气候特征,为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研究提供借鉴,充分印证着北地“落地行动”的落地花开。
 作为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始终坚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并提出了统筹推进大学科工程、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大科技项目、大资源平台和大自然文化的发展思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继续立足学科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提供前端人才和领军人才;为实现我国重大原创成果突破、抢占世界科技前沿,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