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
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学校邮箱
数字图书
校长信箱
北地学工
北地学者
快速导航

北地新闻

(新华网)中国地质大学陈鸿汉: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在路上”
发布:党委宣传部 2022-03-29 阅读:468751

网站截图

视频链接:http://www.news.cn/energy/20220328/2a95711cf63c4af48a2ddf75c3f10aef/c.html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石海平) 地下水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地下水的作用是什么?可能还不太清楚。

“地下水及其所赋存的介质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中,地下水是其中最活跃的因子。建设美丽中国、保持中国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主要靠的是地下水在其中做支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鸿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专业的角度如是说。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20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在陈鸿汉看来,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实现了“水十条”提出的“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目标,但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行动仍在路上。

地下水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地下水是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以其广泛的分布、优良的水质、稳定的供给,成为我国居民生活和工业农业重要的供水水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保护地下水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真正开始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系统的防治,始于2011年开始实施的我国第一个《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陈鸿汉称,《规划》实施十余年来,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之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实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和“土十条”。同时,将《规划》的重点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推动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陈鸿汉认为,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实现了“水十条”提出的“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这个目标。

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在他看来,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一是这些年来我国初步构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规划》和‘水十条’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二是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分别制定了一系列与《规划》和“水十条”配套的实施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初步建立了兼顾区域、饮用水源、污染源周边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基本实现全面监测,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得到初步监控,工业集聚区等地下水重点污染源监测比例约26.2%,比“十二五”提升了13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部源头防控协同增效。生态环境保护的全局性变化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水质安垒得到有效保障,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全面完成保护区划定,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到86.6%。

水利部对地下水超采区的“压采行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泉城济南趵突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济南泉域经过多年水资源调控,趵突泉实现了复涌,特别在2021年10月7日,趵突泉的水位达到30.04米,是1966年以来的最高值。

地下水资源保护以法规形式集中体现

大禹理百川,九州始蚕麻。从古至今,人们始终在不停治水。而对于地下水的重视,则始于当下。《地下水管理条例》去年颁布,并于去年12月1日起实施。

“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单行法规。”陈鸿汉说,《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地下水的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有了系统性的法规支持和决策依据,能够依法进行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

以往涉及到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的条目散见于水法、水资源法、水资源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各法中。“这次我国把跟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文集中体现在这部《地下水管理条例》之中。”

陈鸿汉认为,地下水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它是整个地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最后也会进入到地表水体,地下水和地表水是紧密相连的。“《条例》的实施对老百姓饮用水安全起到了法律保障作用,而且《条例》对打通土壤与地下水、场地与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协同治理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地下水污染防治是长期任务

一口水井浇出小麦青青、一眼甘泉带来饮水清甜……随着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地下水正在为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积极效果。

“现在进行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行动实际上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陈鸿汉称,对社会发展、经济水平和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地下水而言,其污染防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要做好这个工作,陈鸿汉建议,一是健全监管体系,完善顶层设计。

二是深化污染防治,解决突出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双源”监管,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责任。加强对重化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区的监管,强化企业责任主体自行监测与风险管控责任。

三是加大投入保障,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储备,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必须加强各行政主管部门、各行各业的协同配合。“水土不分家,它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因此希望把地下水污染防治作为整体性来考虑,要进行系统协同整治。”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时,陈鸿汉呼吁,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进而更好地维护子生态环境,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