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0期

供稿:北地印象工作室
创意:北地印象工作室
文字:北地印象工作室
图片:北地印象工作室
设计:北地印象工作室
编审:党委宣传部

北地印象

皓月寄思情 幸福共此时

树头飘落一片红叶,代表秋天的邀约。抬头望,秋月渐近、渐大、渐圆满。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更是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这月亮的意义上,凝聚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啊!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面对中秋之夜的皎洁月色,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怀远之情;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含蓄地道出了那份蕴藉深沉的情思;东坡居士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挥笔写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他历尽铅华之后的豁达乐观表现地淋漓尽致。这些诗句,携带着它们所蕴含着的真挚情感,共同流传至今,成为千古绝唱。

然而时至今日,似乎,每一年的中秋,若不是在期待已久的中秋小长假、推陈出新的各式月饼的反复提醒之下,这节日也似乎,一晃,就过去了。但那些我们或是未曾发觉的,或是不愿承认的细腻情思却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它们的出现需要一个触发点。当孤身一人,离家千里,看万家灯火时,所迸发出的无限思念也不过如此。尤其是对于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而言,这可能将是一部分同学人生中的,第一个离家度过的中秋节。面对陌生的环境,性格各异的室友和一定程度上的水土不服,这份情感无疑会更加强烈。然而不必太过担心,俗话说,“吃好不想家”,曾刷爆朋友圈的、由学校统一发放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专属月饼,考虑周到的辅导员老师精心挑选的月饼,和朋友之间互相交换的家乡代表月饼将会共同给你的味蕾带来无限的满足。

与此同时,这个节日也为我们提供了与室友、同学快速增进友谊的重要机会。在校园最佳赏月场地——操场,与三五好友围坐一团,看月光缓缓地透过云层,朦朦胧胧地洒向人间。在这片月光之下,大家互相分享不同口味的月饼,了解各自家乡的风俗习惯,时而对月怀人,时而捧腹大笑,情不自禁的让人觉得看月亮是那么的远,而看月亮的我们是这么的近。或是,在满空的月光里,循着缠绵不绝的馨香,找寻那毫不张扬的、淡默静美的桂花踪迹,与好友共同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发现校园未知角落的奥秘,也不失为另一种乐趣。

人间至味是团圆。以前我们以为欢聚一堂才是真正的团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与家人们的聚少离多成为常态时,我们慢慢地意识到,当我们在同一片月色之下,无论相隔多远都想念着对方时,也算得上,另一种意义上的团圆。而与其如影随形的思念之情就像月饼馅一般,各有各的味道。你的思念又是哪种味道?又到中秋,又见圆月,且让我们围坐一圈,坐成一个圆圆的月亮,细细地品味我们所独有的思念,一点点地探索人生的奥妙,感受生活的真谛。任月光,如流水,绵绵潺潺地汇出下一段人生篇章。